close
經濟學人雜誌1998年4月11日公布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中的美國、日本、瑞士、印尼及台灣之相關資料如下:大麥可價格指數係指以各國貨幣表示之每一個大麥克價格,實際匯率係指各國貨幣表示的1美元價格。
大麥克指數(1998/4/6) | 實際匯率 | |
美國 | US2.5 | US1 |
日本 | Yen280 | 135 |
瑞士 | Sfr.5.90 | 1.52 |
印尼 | Rupiah9,900 | 8,500 |
台灣 | NT68 | 33 |
試回答下列問題:
(1)計算以美元表示之日本、瑞士、印尼及台灣之大麥克價格
(2)何謂購買力平價理論。
(3)就日本、瑞士、印尼及台灣而言,PPP是否成立? 理由為何? 各國之貨幣是高估或低估?
(4)長期相對美國而言,日本、瑞士、印尼及台灣之物價、匯率將如何調整? 為什麼?
(2)購買力平價說:在無交易成本與制度限制下,透過市場套利使不同商品之價格趨於一致的關係。
絕對購買力平價:在購買力平價成立下,兩國物價相除,可得到兩國匯率關係。
e=P/P*
P:本國物價
P*:外國物價
e:匯率
相對購買力平價:匯率變動之百分比等於兩國通貨膨脹率相減
若將e=P/P*取對數值再全微分,可得到△e/e=△P/P-△P*/P*
貿易障礙、關稅的課徵、非貿易財價格的差異、各地市場競爭結構的不同與未考慮資本市場對匯價之影響等,是影響購買力平價無法成立的原因。
(4)長期相對美國而言,日圓應升值,瑞士法郎應貶值,印尼盾應升值、新台幣應升值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