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行軍篇:半濟而擊之
吳伐楚,趁楚軍半渡時給予沉重打擊,但要注意的是吳國是以步兵為主力(楚軍也是南方水網密集),步兵抗步兵兩者無相剋關係,且楚軍遇到吳軍幾乎是一觸擊潰,吳楚似乎不是同一量級的對手。
而宋襄公為守方,且中原地區當時還是以戰車為核心,戰車在而河岸有高低差地形難以施展,半渡而擊等同捨戰車以步兵迎戰楚軍。
認真來說,半渡而擊是可以考量選項,否則宋襄公不會以仁義這種爛藉口搪塞
(事實上宋襄公被楚國綁架後腦充大於理智,不然之前殺小國諸侯祭天和會盟時綁架等惡行,怎麼會被後世認為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而史記淮陰侯傳的半渡而擊,
引軍半渡,擊龍且,詳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
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皆虜楚卒。
是韓信主動半渡示弱引誘龍且,與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的狀況完全不是一回事,
更不用說百度百科用司馬穰苴追擊渡河燕軍,燕軍是撤退被追擊一方,潰軍本來就無心戀戰,與半渡與否根本八竿子毫無關係。
(退一萬步說,燕軍是否有秩序撤退都是一大問題,更不用說燕國打敗戰是出了名的)
之所以半渡而擊被廣泛討論,也是孫子被後世稱為兵聖,其見解是要尊重的。
而子魚論戰: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也符合軍事常識,但楚軍常年在水網交錯的南方,渡河與鄰國征戰也是日常之一,
難道半渡而擊真能抓住楚軍的死穴嗎? 如果這是公開的秘密,那南方其他國家只要掌握半渡而擊的信條就能玩死楚國,
反正只要守在岸上守株待兔玩反登陸戰即可,所以用仁義二字去理解泓水之戰,是對宋襄公的為人不了解。
宋襄公也許準備的是戰車衝殺上岸的楚軍步兵,選擇最拿手的兵種戰法使用,結果被楚軍搶先建立防禦工事,在軍力差距大情況下不意外的輸掉,
若採用子魚建議,雖然不一定能在強弱明顯情況下翻盤,但最起碼是經得起理論推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