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真的有必要黑陶謙嗎?
但顯然蓋不過徐州屠殺的紀載,反而讓曹操靠爸資助事蹟天下皆知,僅次於四世三公的袁紹。
這種欲蓋彌彰的黑有必要嗎?
無差別屠殺或者屠殺守城居民,差別只在紀錄是否誇大或邏輯瑕疵
但無論屠殺多寡都是難以掩蓋的戰爭罪行。
若目的是忌妒破壞徐州富庶和生產力,進行焦土戰略,
但曹軍本身糧食後勤就不足,除非曹操打算走流寇或游牧入侵者路線,殺光、搶光、燒光,
否則以統治者角色來看,未來還是需要佔領徐州做生產基地,毀壞當地產業實在不明智,
比較合理解釋是挑釁逼對手進行決戰,降低己方陷入拉鋸戰、游擊戰的後勤壓力,如同戰國時代騎劫刨齊國人的祖墳。
陶謙軍事能力下滑,主要是實戰空窗期有點久,除了191年清除圍攻渤海郡卻被公孫瓚大敗的青徐黃巾軍的殘部以外,沒像樣的維持手感機會。
而曹操滎陽之戰中伏大敗後,擊敗黑山賊、南匈奴,又收服三十萬青州兵,
能虐爆陶謙再合理不過,連陶謙盟友袁術都開始吃豆腐自稱徐州伯,
曹操藉口報父仇,也就看穿陶謙只剩虛名,屠殺實乃羞辱意味。
《三國志陶謙傳》廣陵太守琅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慝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
前面才說吳書曰:謙性剛直,有大節,少察孝廉...,怎麼後面人設完全走鐘?
剛直是當人家下屬的時候,以陶謙跟長官緊張的相處模式,其實也不難想像為啥陶謙最後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跳個社交舞也要話裡帶刺噴人,無能長官也噴,官譽好的也噴,
仕途步步高升,難道是背景很硬? 這給黃祖當部下,投胎十次腦袋丟十次,
倒也不見得,曹操是一開始就純心整禰衡,翻臉後給他亂配對給劉表,禰衡下場自然想而知。
而朝廷命官,就是一天和尚敲一天鐘,陶謙整天肚子炸藥桶,而大家只是看薪水份上辦公,自然沒人理陶謙這吉娃娃。
陶謙部屬裡真正意義上的壞人算少,曹宏是唯一明確被點名的小人,
曹豹與張飛內鬥,但關張二人性格...,嚴格意義上是與張飛意見不合。
笮融,陶謙容忍他在佛教活動鋪張行為,可能晚年跟梁武帝一樣迷上佛教,
很難形成跟袁氏陣營謀士派系內鬥,
可能情況是陶謙找到名士、豪族幫忙後,其他人都各自做事,曹宏專職陶謙閨蜜好友給陶謙灌迷湯嘰嘰喳喳說三道四,趙昱就是被八卦的對象。
或許有人會問,不對啊,一個年輕時有所有為有守的正派人物,怎麼年紀大就耳根軟? 難道道德觀也會老化?
但有沒有想過,固執的人只想聽自己想要,表達自己想講的,正直邪惡都是我們外人定義,不代表陶謙內心世界觀是你的那個樣子。
所以我們認知用年輕時高大上的陶謙形象,投射預測晚年的陶謙產生誤差,就以為又又又又是曹魏正史黑反曹勢力,
年輕時就有為反對而反對的跡象,年紀大很自然就不會走大眾認知的路線,不是走偏而是早就定性,
且年輕時官途沒遇到挫折,當然不覺得自身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甚至覺得perfect俺簡直就是完人,
14歲街上玩竹馬被面相大師老丈人甘公慧眼識英雄,簡直就是漢高祖劉邦的翻版,再有佛光加持就功德圓滿。
麋竺不擅長內政或軍事等公務,被陶謙聘請為別駕時,大概就幫忙當親善大使。
後來劉備兵敗,曹操想表麋竺為嬴郡太守,其弟麋芳為彭城相,但兄弟二人都不接受,
與其說忠於劉備,不如說能力有限,寧可幫劉備處理後勤。
是時,徐州百姓殷盛,穀米封贍,流民多歸之
看起來陶謙內政做的還不賴阿,
但沒比較就沒傷害,找個對照組幽州的劉虞,
而虞務存寬政,勸督農植,開上谷胡巿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民悅年登,穀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黃巾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
舊幽部應接荒外,資費甚廣,歲常割青、冀賦調二億有餘,以給足之。
時處處斷絕,委輸不至,而虞務存寬政,勸督農植,
開上谷胡巿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民悅年登,穀石三十。
青、徐士庶避黃巾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皆收視溫恤,為安立生業,流民皆忘其遷徙。
大意是以前幽州大概就像劉銘傳時期的台灣省,經常要挖福建省的經費沒斷奶,
結果被劉虞經營的還能多養青徐躲避黃巾賊的百餘萬流民,這些外地流浪定居後還覺得跟避難前沒什麼兩樣。
徐州是相對經歷關東聯軍反董及聯軍內部相互廝殺地區來的安定富庶,
當然百姓殷盛、穀米封贍,寫在人物傳記也有記一筆功勞的意思,
畢竟陶謙沒參與聯軍討董留下來搞內政,有政績也該肯定。
而最受批評背道任情,親小人遠忠直,刑政失和...,由是漸亂。
這邊還是用比較含蓄的詞,漸亂,不是小人作妖內政很快失靈,而是長時間侵蝕制度公平性,導致內部矛盾。
也許有人會說統治層勾心鬥角,跟韭菜無關阿,現代民主社會政黨意見紛歧不也挺健康?
這說對一半,對的是何謂忠直小人本來就主觀相對論,明末閹黨有做的比東林黨差嗎?
錯的是,名士政治圈影響力大,會影響士族為首長效力的意願。
以至於劉備接手後的徐州,徐州人就好像跟劉備完全陌生人,被呂布偷家就算了,
殺車胄再次奪徐州,田豐還判斷曹操跟劉備爭鬥可能要幾年,可以趁機快速偷襲徐州。
結果劉備面對曹軍是一觸即潰,田豐被光速打臉,袁紹心裡說不定在想好險乖乖在家照顧小孩,劉備不尷尬尷尬反而是我自己。
照理說徐州屠殺的血債,對曹操日後徐州統治是負面且深遠,
但徐州屠殺史書記了,徐州人顯然對陶謙統治反而更不喜歡,導致陶謙繼承者劉備在徐州根基不穩。
用任用奸讒解釋,也不完全是曹魏只針對陶謙抹黑,袁譚在青州亂政任用小人也被黑過。
可以士族寒心不願大力幫忙,統治力度下降,但說忌妒陶謙政績去黑他就想太多。忌妒陶謙是不是連袁譚一起忌妒?
黑曹跟黑陶謙主要是徐州向南逃難的士人,
他們經歷過曹操徐州屠殺、陶謙任用小人亂政,南遷者回憶成為吳書記載的材料,差別只是黑的力度大小合不合常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