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學生時期很納悶,為何張生後來公開嫌棄鶯鶯,
但後世還覺得這對情侶可惜,元代王實甫雜劇《西廂記》甚至寫成完美大結局?
首先渣男用語,比較傾向男方對女方態度轉變後有實質上傷害(無論是言語、暴力、社交各方面),
但到網路公審年代,沒實質證據猜測方向,都能成為炎上話題,
甚至變成渣男宇宙,只要女方不滿意,連拍拖不婚,也變成"類"渣男。
所以不要再少子化,談戀愛都能變成社會出征運動,哪怕是得罪親友團還是吃瓜群眾。
講理之前,先把前因後果理一理
一、春詞與套路
一開始是鶯鶯先開噴,
張大喜,立綴春詞二首以授之。
是夕,紅娘復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題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近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
端服嚴容,大數張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見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詞,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
春詞,有關男女戀情的書信或文辭。
姑且不論春詞二首是否淫逸,
但鶯鶯的作法擺明想釣魚執法,或者搞套路,
站在道德至高點開砲,說不要以為你有恩於我家老小,
心態其實跟亂兵沒何區別,你那是饞著人家的身子,你下X~
那什麼是套路呢? (拜託支語警察別再糾結套路是不是中國用語)
講白就是缺乏真誠的玩手段,
張生拜託官吏保護崔家,是為了鶯鶯還是鄭姨帶很多錢財嗎?
那鶯鶯如果覺得張生很下流,為何寫《明月三五夜》讓張生誤以為有機會,再羞辱一把呢?
是教訓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孫猴子,還是作者元稹是她親爹當靠山,有女主光環所以罵的好罵的妙呢?
二、張生與妖孽論
很多人認為張生一開始形象道貌岸然,看到鶯鶯就開始瘋狂追求,得手後就始亂終棄,拋棄鶯鶯為的自己的前程(錢程),
事實是這樣嗎?
論錢財,崔氏之家,財產甚厚,多奴僕,
所以鶯鶯開酸也是符合邏輯,
把張生行為類比跟亂兵,除了滿腦子xx,應該也是想攀富貴人家吧?
崔已陰知將訣矣,恭貌怡聲,徐謂張曰:「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亂之,君終之....
簡單來說,前半段鶯鶯一直給張生黏標籤,
也有可能是作者(元稹)以鶯鶯角度,檢討現實中自己的渣男感情世界作批判。
不過,作品要找現實原型沒關係,你可以說灌高流川楓原型是MJ,但拿MJ檢討流川楓就有點瞎,
虛構故事趣味性可以跟現實人事物產生連結,但終究還是得回到故事本身討論,
張生常詰鄭氏之情,則曰:「我(明抄本「我」作「知」)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
張生常問鶯鶯鄭姨的態度,鶯鶯就說我拿她沒轍阿,是你跑來勾引我,我才跟你偷偷往來。
人家張生一開始討論婚嫁,鶯鶯不敢違逆鄭姨,結果後面說早就知道,張生只是想玩玩始亂終棄,是哪招?
好吧,人家是女生,紳士要多體諒一點,不要斤斤計較。
三、元稹與登徒子借鏡
元稹友情客串續寫《會真詩》三十韻,內容對情慾描寫相當露骨,
既然鶯鶯付出貞潔,故事尾聲張生作為是不是負心漢呢?
張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雲,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
挖,罵的真髒,又是尤物又是妖孽,張生是撿到槍嗎? 這不是明擺渣男證據嗎?
但奇怪的是張生舉例好色的是古代帝王,商紂王、周幽王,
如果是嘴帝王還行,什麼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
《禮記·曲禮下》:「擬人必於其倫。」白話是就算比喻,也要拿相當的人事物比喻,不能踰矩。
情商失控罵人妖孽,怎麼自己就拔高地位跟帝王相提並論?
就算暴君,也不是自貶,而是擬非其倫。
妖孽、殷之辛,周之幽,
批評對象真的是鶯鶯? 怎麼感覺像討伐無道之君的檄文?
還以為是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咧
其實故事不是這裡才開始奇怪,
知者詰之,謝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兇行。
一開頭張生對人說,登徒子並非好色,但卻有不好名聲,
奇怪,元稹明知道登徒子原來就不是好色,幹麻還把登徒子牽扯進好色的故事,
其實,本作是借鏡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
所以會真詩三十韻中出現:偶向宋家東(偶遇登徒子賦裡宋玉說的企圖勾引他的東邊鄰居的貌美女子)
高唐賦、神女賦兩篇姊妹作,
差別是前作遊高唐時宋玉跟楚王講故事提到神女答應幫先王侍寢,而後作神女雖然跟楚王(楚襄王)相愛但矜持沒侍寢就離去。
如果故事張生原型是楚王,就能解釋為何用批判昏君的立場,給男女交往推向罪惡化。
因為楚襄王在歷史上就是跟他爹楚懷王一樣,聽信小人讒言,讓楚國國力下滑的著名昏君。
所以張生批鶯鶯是妖孽、尤物,只有此地無銀三百兩,小丑最後竟然是自己的黑色幽默。
非但沒有貶低到鶯鶯的人格,還讓人覺得,唷,你就好色咩
如果是科舉寫策論,如此自打臉的文章,張生能被錄取嗎?
可見得張生當時思緒混亂的氣話,未必就是他平時的為人想法。
三國禰衡私人場合嘲笑許都曹魏的名士,結果自己變成糞青,被曹操趕走到劉表那邊,引來更多人對他的忌妒誹謗,
古代不是私下議論就有言論自由,
若真傳出去,得罪崔家或鶯鶯夫家會對他的仕途有加分效果?
恐怕用帝王自喻,倒楣遇到文字獄還是有人跟皇帝進讒言,張生就要害族人被滅。
為了仕途負心漢,譬如小說虛構的陳世美,應該是不肯相認甚至派人行兇,怎麼笨到吃誠實豆沙包大方懺悔呢?
相傳漢朝才子司馬相如休妻打啞謎,卓文君則寫《數字詩》,以示怨情。
張生如此高調批判鶯鶯,違背世俗常情,更可能淪為八卦笑柄。
作者之所以安排男女主互噴,主要傳遞的是色慾與道德矛盾的爭辯。
崔已委身於人,張亦有所娶。適經所居,乃因其夫言於崔,求以外兄見。
婚後,張生想見鶯鶯是否有出軌念頭?
假如是,那就是自毀前程,不存在為了現實考量始亂終棄。
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
潛賦一章詞曰:「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竟不之見。
所以不存在雲讀者,鶯鶯堅守貞操,勸退張生這種不存在原著的幻想。
鶯鶯這詞,如果是現代通訊軟體對話紀錄當呈堂證物,恐怕沒幾個識字的法官,會覺得鶯鶯沒在撩張生。
搜尋渣男,古代會拿來舉例的是詩經《衛風·氓》
故事是布販子求親,一開始笑嘻嘻好脾氣,婚後家庭窮苦,老公兇惡嘴臉,女子卻任勞任怨,但老公兄弟還跟著嘲笑女子。
但看看鶯鶯婚後,就只是憂愁變瘦,懶得下床....
如果是窮苦夫妻,大概只是生育才有辦法不用下床勞動,
這點元稹應該很有感觸,
幻想男主考中進士科,男女就圓滿了吧,
及第只是先取得任官資格,並沒有考中就一定有工作,還要再去吏部考一次選試,叫「關試」
天才像白居易,及第後三年就有官做,但母親看花墜井過世時,就被人說白居易寫詩有賞花、新井,真不孝阿,結果被流放江州
慘一點的,像韓愈考四次貢舉中進士,結果三次吏部考試都失敗,宰相三次推薦結果沒下文,後來做節度使幕僚,靠節度使推薦才踏入仕途。
以考運來說,有沒有覺得韓愈當文昌帝君有哪裡怪怪的?
剛錄取就是總部最菜的小基層,要是風向跟錯,就是被外流玩大風吹。
娶名門世族之女或許沒想像的難,難的娶的到人,但家世、財產、人脈有可能半點好處都沒沾到,
還要承受輿論想攀龍附鳳的各種猜想,
娶地位、家世比較低,壓力沒那麼大,換作是現代可能又被嘴有錢真好能娶年輕漂亮....
好吧,難怪現在少子化
縱使帝王之尊,理想愛情也是遙不可及,
美好的事物之前,任何俗物都顯得骯髒污穢,
縱使醜陋的人也有追求極致美感的心,
如同三島由紀夫小說金閣寺裡的男主溝口長相醜陋、有口吃的小和尚,卻想像自己是暴君,有絕對權力跟鋼鐵意志,
張生或許長相不是特別出眾甚至普通(醜的話考進士科,要錄取可能有點為難皇帝...),
所以鶯鶯對他一開始態度冷淡也不見得是欲擒故縱(稍微幫女方洗白,不然人家以為我是專門護航張生),
張生對愛情也不是那麼堅定,無法承受鶯鶯的美,自卑轉自大腦羞逞強,也是符合人性,
但張生不值得擁有鶯鶯的愛嗎? 或者換句話說張生的人品,配不上鶯鶯對她的堅貞嗎?
或許有人會說,哎呀,元稹現實世界就是時間管理大師,無縫接軌桃花朵朵開,
對,這反而彰顯張生對鶯鶯的感情多麼敬慕,如同宋玉描寫的神女一般,永遠站在道德至高點。
品行有瑕疵的人追逐不到美,醜態百出,難到就是渣嗎?
鶯鶯就像最近chatgpt很紅的模仿吉卜力畫風,清新脫俗,家有錢、永遠道德制高點,童話故事裡的Winner
反觀張生在追求鶯鶯的過程中醜態百出,從符合禮教的君子,變得心口不一,
但人們要學習了解自己的醜,才能繼續成長前進。
我覺得故事後半段,鶯鶯在鼓勵張生,當然張生知道他們兩個條件落差太大,自暴自棄是難免,
就好比期待自己照片吉卜力前後的心情落差,chatgpt還會安慰可以美型修飾的二度傷害。
童話般的愛情,有可能是美好,在某些人眼裡是庸俗,但不管怎樣張生故事裡沒對鶯鶯造成實質上傷害,
甚至精神上還比張生堅強許多,過往愛情如果能幫助雙方成長,就算不能共同偕老,那也是足以珍藏一輩子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