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說有必要的禮儀宣導,

1.先下後上:

大多會遵守,但到上班族趕打卡尖峰時間,就一窩蜂上車也不管你下車的人,

將心比心,當下車時別人也不管你是怎樣感受?

 

2.與鄰座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搭桃捷,發現很誇張的,腿肥還持續一開一闔,不知道哪裡有毛病?

還有體型較大的棉花糖,坐姿很放鬆,甚至還倚靠鄰座。

 

3.降低音量:

說真的沒人關心你家私事,或你喜歡聽的曲子,不講會受不了,請出站找專業輔導,謝謝

 

就這樣? 通勤就上下車阿,不然你上班是多規矩?

垃圾沒分類,還不是被清潔阿桑碎念,茶水間水槽積一堆殘渣(珍奶的珍珠、茶包),還不是堵住水流等阿桑來清。

 

再說可笑的"部分"捷運禮儀:

1.後背包手提或前揹:

我可以合理懷疑是捷運草創文湖線馬特拉狹窄車廂,或沒捷運時公車通勤的人想提倡的。

不然就是看國外地鐵,就滿嘴禮儀的雲捷客跟蹭話題的網不紅和當不紅藝人。

公車比較容易發生柴語錄被後背包摩擦成夾心餅乾的是車門附近,

公車前後左右都會劇烈搖晃(台灣馬路品質...),車門附近較其他區域大一倍,再加上搶著下車很多人會站車門附近。

 

除了馬特拉小車廂,大多捷運車廂是挺寬敞,能擠成像日本電車沙丁魚需要站務員協助往內推的話,台灣的捷運公司也就不用揹著虧損營運。

不像公司司機等所有乘客上車才開走,捷運是固定時間到就開走,往往是未滿情況開走一班又一班。

未"擠"滿情況下,除了搖晃不小心碰觸隔壁,捷運車廂裡還是享有還行的社交距離。

且捷運左右其中一側開門,也就是車門附近每個乘客面向方向都不一樣,360度朝向隨機,不會特別因為前揹或手提就減少瘋狂摩擦的機率。

座位區面相車窗,拉環區後揹對後揹,站前一點,

中間理論上還足以塞一個人不被夾扁

跟公車固定右方開門不同,擁擠程度不如公車及日本地鐵,車廂開門進出方向不同,固定前後晃動而非左右,背包位置分散情況,硬要規定前揹側提根本脫褲子放屁。

因為任何背包朝向,都可能造成他人困擾,認為捷運後揹包問題很大的人,問題最大恐怕是自以為是神,能操控所以乘客面向位置。

與其擔心後背包,不如擔心你的下盤穩不穩,而且捷運搖晃度還沒誇張到身體不停晃動。

比起後背包擠人,最糟的是硬擠硬要上車的人,明明就看沒空間,還不死心往別人身上推擠,完全無視男女授受不親。

或者滿腦子想搶座位,明明有站立空間,還硬往縫隙鑽,講借過會比較客氣? 真的有遇過白目,明明路旁邊沒人沒障礙物,硬要走前面的人借過。

 

2.請讓位給需要的人&深藏不露的孔明

雖然是不同創作者,但相互矛盾東西,情勒跟不情勒疊加狀態?

沒需要的人坐優先座,我也尊重,但最自私的是優先座坐好一陣子,看到一般座空出來馬來搶一般座,寧可站著拉拉下臉座優先座的人不就倒楣?

這是借花獻佛? 還是良心發現? 總之,捷運禮儀誕生出一堆怪現象,

還有好不容易有人起身,起來還卡位,不讓給前面站著等位子的人,還是讓旁邊的人鑽進去。

還真的蠻多歐巴桑,是身體側過來有縫秒鑽搶正前方位子。

 

3.警示音響起請勿強行上車:

文字很精準也很正常,但問題圖卻是卡住受傷,不就激起背德快感?

很多不顧車陣也要闖越路口的人,有在考慮駕駛跟自身安全嗎?

然後自動門防夾開啟,一定有知道風險但覺得可一試的人,夾到是他家的事吧,但列車延誤行駛一分鐘,

有想過快遲到的其他乘客心裡有多幹嗎? 宣導圖應該搔到重點才是

 

4.分散車門上車:

廢到不行,每個人都先看有沒有座位或舒服空間,有誰是刻意想排隊人擠人取暖的?

大賣場結帳都知道自動分流,這還要畫圖提醒?

 

5.電扶梯左右都能站立:

台灣捷運早期是推廣站右邊,現在還是習慣站右。

說實在,要站左的就去站左嘛,

還有人說站左不走快點會被念,

阿,人家趕路讓一下會死嗎? 不想讓對方想動手,可以報警阿,

又不是紅燈沒箭頭方向指示燈或標線,被後車叭。

還真的有人亂叭,還理直氣壯要人讓路。

站左尊重,但愛拿日本雞毛當令箭就無聊,日本地鐵隨機殺人,難道台灣也效仿?

 

電扶梯跑有危險,的確有疑慮,但具體危險實例跟數據拿不出,只會日本宣導甚麼台灣就得學著拜。

與其擔心這,還不如擔心拖行李箱上電扶梯的乘客,摔下去就骨牌效應,還有急著換線搭乘奔跑到對面月台相撞的風險。

雲捷客就不顧輕重緩急,老是愛自彈自唱,

市府跟捷運公司高官大概也沒搭捷運,網路上吹什麼禮儀,或誰吵最兇,就變成新禮儀倡導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幫按讚 的頭像
    幫按讚

    白話經濟統計家教網(幫按讚)

    幫按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